Canon EF-M 55mm-200mm 望遠鏡頭:

嚮往 DSLR 天文攝影已經很久了, 因為我覺得在台灣這種地狹人稠, 處處光害嚴重的國家. 要叫人買台貴森森的赤道儀跟天文望遠鏡, 結果ㄧ年恐怕因為天候跟地點的關係, 根本用不到幾次, 最後把貴貴的器材束諸高閣或是往網拍賣市場送. 比較實際可行的還是不需要天文望遠鏡, 只需要一台 DSLR 單眼相機, 大不了再加上一台經濟比較可以負擔的微型赤道儀, 這種在國外被稱之為 DSLR 天文攝影 (DSLR Astrophotography), 這樣的天文攝影比較沒有負擔, 也比較可行啦. 也比較容易被推廣普及啦!

家裡其實有一台 Canon EOS-M 微單眼相機, 最近迷上 DSLR 天文攝影, 曾經想說是不是需要換一台比較好的相機. 不過看了一些國外的天文攝影書籍, 他們的訊息反而是建議對初學者而言, 其實只要有台 B快門, 可完全手動控制, 可換鏡頭的 DSLR 的單眼相機就可以了, 不需要特別挑相機. 言下之意, 對初學者而言, EOS-M 這種微單眼也是很 OK 的!

可惜啊, Canon EOS-M 在不接轉接環的強況下, 只能吃特別為 EOS-M 所設計的俗稱 EF-M 的鏡頭. 市面上 EF-M 的鏡頭真是屈指可數啊! 最早只有兩款, 一款是 EF-M 22mm 的定焦鏡, 跟另外一款 EF-M18mm-55mm 一般用途的鏡頭.

這可讓人很傻眼耶, 當然拍廣角星野或者是銀河時, 這兩個鏡頭都很夠用. 但是, 要拍彗星跟星雲呢? 現在可是沒有天文望遠鏡的說, 得利用望遠鏡頭來放大星體, 再利用長曝光來捕捉影像, 彌補相機口徑的不足. 沒了望遠鏡頭, 就沒辦法拍囉! (捶胸)

所幸的, 最近上網突然發現, 終於啊! Canon 終於針對 EOS-M 發售了一款標準的望遠鏡頭囉, EF-M 55mm - 200mm. 雖然焦距最高只有 200mm, 但是用來放大拍攝一些彗星跟比較有名明亮的深太空星雲, 應該還是很夠啦. 所以就迫不及待, 上網訂購囉. 終於有機會可以拍星雲囉! ^___^ V

 

獵戶座大星雲 M42:

收到鏡頭已經好幾個禮拜了. 盼啊盼的, 已經好幾個禮拜雲層非常的厚, 非常不適合觀星. 好不容易終於等到一天萬里無雲的日子, 讓人雀雀愈試! (握拳)

我住的地方是在新竹縣比較偏僻的芎林鎮, 理應當非常適合觀星才對, 但情況卻不是這樣的. 西邊的天空被遠處的竹北市照得火紅, 地平線以上的大概都完蛋了, 不要說長曝光了, 目視都覺得亮到快蓋掉所有的星星了 (暈). 東邊的天空就還不錯, 可惜因為地形的關係被一堆房子跟樹木擋住了, 靠近地平線附近的觀測也是完全放棄.

最後只有天頂啊! 勉強比較沒受到干擾. (這就是台灣啊, 無奈!)

所以要選什麼目標呢? 當然是最近晚上 8:00pm - 11:00pm 在天頂附近出現, 美麗的獵戶座裡面對初學者最適合著名的獵戶座大星雲 M42 (Orion Nebula) 啦!

iPad 星座軟體 Sky Guide 裡頭獵戶座大星雲 M42 的位置. 在獵戶座有名的三顆星所組成的腰帶左下方.

IMG_0515.png

 

這裡真的要好好推薦一下這個 iOS 的星座軟體 Sky Guide, 以筆者擁有使用各種的 iOS星座軟體的經驗來看, 這可是目前所有 iOS星座App中最接近真實狀況的星座軟體喲. 特別是深太空星體, 呈現出來的跟真實用相機拍攝的照片幾乎快差不多囉! 強烈建議所有喜歡天文攝影的網友們, 別錯過這套很棒很棒的經典囉!

 

再放大一點來看吧!

IMG_0516.png

 

再找另外一個 iPad 星座軟體對獵戶座大星雲的介紹, 這也是大概會拍出來的樣子.

這裏要說明一下的, 這是利用 DSLR 相機所拍攝的, 才有可能彩色這麼漂亮的喲. 人眼睛的視網膜有兩種感光細胞, 一種是感受明亮強度的桿狀細胞, 另外一種是感受顏色的錐狀細胞. 很不幸的是人眼裡感受顏色的錐狀細胞需要比較強的光線才會開始反應. 所以如果你是用肉眼搭配大口徑高倍的天文望遠鏡來觀察獵戶座大星雲M42, 雖然依舊會被那讓人隱隱約約的雲氣結構給震撼跟感動, 但是會是黑白的啦. 相機的感測器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會忠實紀錄M42星雲所發射出來的, 讓人驚豔的紅色壯麗結構.

再來需要說明的是, 每個人拍的 M42 影像也有可能不太一樣, 原因是一般數位相機裏的 CMOS/CCD 影像感測器對於紅外線光譜(IR)過於敏感, 所以相機裡面都有加上特別的紅外線濾鏡(IR filter)來過濾這些紅外線光的干擾, 讓影像的顏色能夠在相機 CMOS/CCD 裡面正確的被顯現出來. 但這個濾鏡會阻擋 M42 星雲裡面特殊的H-alpha 紅外線, 這使得 M42星雲裡面人眼看不到的由H-alpha 紅外線所展現的壯麗細節, 也無法被捕捉顯現出來.

專業的天文攝影者會將自己的相機不管是自己DIY或者是送去改裝, 特別移除掉這個IR濾鏡, 以獲得更多星雲影像裡面由氫離子所產生 H-alpha 紅外線所顯示出的更漂亮更豐富的細節. (當然, 改裝完這個相機就無法再做一般的攝影用途囉, 相機所拍出來一般的影像顏色會被人眼所看不見的紅外線干擾!)

所以假如你用你自己的 DSLR單眼相機結果拍不出人家如此漂亮的 M42星雲, 也別氣餒啦! 人家是練過的, 也花了大把銀子, 總是要有些回報的嘛!

Star Chart M42.jpg  

 

 

自家屋頂拍攝 M42:

想要拍攝獵戶座附近的星星, 根據手上一個 iPad 星座軟體的計算. 假如你是用 55mm 的鏡頭, 可以忍受沒有星軌出現的最長曝光時間是 10秒. 假如你是用 200mm 的長鏡頭, 可以忍受沒有星軌出現的最長曝光時間就縮短到只剩3秒了.

要跳脫這樣的曝光限制, 還是少不了的, 需要微型赤道儀的輔助啦. 我用的是 Vixen Polarie Star Tracker, 追星儀. (有人叫'攝星儀', 我覺得'追星儀'的翻譯比較貼切.)

 

趕快架起來吧, Vixen Polarie Star Tracker + EOS-M

vixen polarie star tracker.jpg  

 

 

EOS-M 相機, 一切調成手動. 先對準一顆遠方明亮的星星, 手動調整焦距, 以3秒快門試拍確認影像的對焦. 覺得還可以後. 開工囉, 開始亂亂拍!  XDD

EOS-M 是沒有快門線的, 設計上是利用 Canon自家的RC紅外線遙控器來當電子快門線使用. 雖然我手上也有 Canon的 RC6 紅外線遙控器, 但我覺得 EOS-M 獨特的觸控螢幕觸控快門更為好用. 先設定兩秒後啟動快門, 再設定 B快門 (bulb), 再打開觸控快門. EOS-M 的電容式觸控螢幕, 真的不錯用, 非常的靈敏. 稍微接近輕輕摸到螢幕但還不至於讓相機晃動, 相機就感測到了, 開始啟動快門或關閉快門. 非常方便的設計, 實測覺得還是比Canon的 RC紅外線遙控器方便啦!

 

來看成果了, 有拍的非常多張相同的照片, 準備以後練習軟體疊圖用. 但主要焦距是兩張, 一張 60mm 焦距, 另外一張 200mm 焦距.

光害還是粉嚴重啊, 才25秒的曝光, 背景就開始有點霧白囉.

 

第一張, 焦距 60mm

ISO1600, 60mm, f/4.5, 25sec, 鏡頭 EF-M 55mm-200mm, EOS-M

ISO1600 60mm f4.5 25sec-1.jpg  

 

光害真的太嚴重了, 稍微用 iPhoto 調一下對比吧! 結果勉強可以接受. 可愛的 M42 獵戶座大星雲呀!

ISO1600 60mm f4.5 25sec-2.jpg  

 

 

第二張, 焦距 200mm

ISO1600, 200mm, f/6.3, 45.1sec, 鏡頭 EF-M 55mm-200mm, EOS-M

ISO1600 200mm f6.3 45.1sec-1.jpg  

 

 

哦!天呀! 終於有點樣子了! 壯麗的 M42獵戶座大星雲星雲耶! 雲氣已經有展現出來了! (淚!)

一樣, 稍微用 iPhoto 調一下對比吧! 順便稍微裁切一下! 

ISO1600 200mm f6.3 45.1sec-2.jpg  

 

 

稍微更像一回事了, YA! 好開心喲! 真是讓人興奮!

已經很滿足了! (嘴角笑) 光害這麼嚴重的地方, 能這樣已經不錯了. 也讓人期待, 如果能到無光害的深山區域去拍攝, 一定能夠有更棒的照片啦!

另外, 似乎下一個敗家的目標, 真的該好好考慮去買個貴森森的光害濾鏡. 看國外的天文書的介紹, 他們認為這個會是很值得的投資, 雖然價格很貴.

 

這次的缺點, 似乎追星儀追星沒有調得很好的感覺. 下次會多多練習追星儀極軸對準的技巧啦! 再來相機的手動對焦, 還需要多努力研究練習一下.

 

後記:

1.

2016年12月31日, 這是2016年的最後一天! 下班回家的時候發現當晚的天氣不錯, 雖然我住的地方仍然有不小的光害. 但是看到美麗的獵戶座慢慢從天空升起, 還是忍不住的跑上自家屋頂上拍星星去了!

人家是熱熱鬧鬧的跨年, 我們是靜靜的在屋頂拍星星倒數迎接新的 2017年!

 

最後成果如下, 感覺跟之前拍的差不多! 所以這大概是 EOS-M 加上 EF-M 55 - 200mm 這個鏡頭的極限了!

目前對 Vixen Polarie 這個追星儀的操作更純熟囉, 可以很熟練的執行極軸對準的程序囉! 好想有機會去山上露營在無光害的環境中, 再次好好的拍攝這個美麗的星雲喲!

 

ISO1600, 200mm, f/6.3, 30sec, 鏡頭 EF-M 55mm-200mm, 相機 Canon EOS-M, 追星儀 Vixen Polarie Star Tracker 

iso1600f6.3_200mm30sec.png

 

2.

這幾次拍攝的經驗, 發現 200mm 的鏡頭來拍天體, 有時候覺得還蠻受限的啦! 似乎, 該物色些焦距更長的鏡頭來使用.

一次在逛網拍的網站時, 無意中發現了 Kelda 420mm - 800mm 焦距的長鏡頭. 這種鏡頭, 說穿了就是一種小型的單筒望遠鏡啦! 裡頭是完全沒有任何電子對焦的東西. 是純機械式的鏡頭. 所以可以做得很便宜, 約台幣 NT$5000 元左右. 所以就很開心的入手囉. 因為都是純手動的方式調焦距跟光圈快門, 所以很適合天文攝影啦!

買前有確認過重量, 約 600g 左右, 加上 Canon EOS-M 相機, 重量是低於 Vixen Polarie 微型赤道儀的最大荷重 2kg 的, 所以驅動起來沒有問題. 這兩個加起來, 就變成迷你的天文望遠鏡系統囉, 真是超開心的!

 

IMG_4112.png

 

跟 Vixen Polarie 組合起來就像這樣!

IMG_4177.png

 

然後, 就是拍攝的成果囉!

2017年1月26日, 在自家屋頂所做的拍攝! 跟之前所有的照片都是同樣的拍攝地點. 一樣中等程度的光害程度, 曝光時間只要一久, 就會開始過曝!

雖然如此, 但是成果不錯, 已經很開心了, 已經開始可以看到更多 M42 大星雲的細節跟壯觀的雲氣了! 如果能在無光害的地方拍攝的話, 一定可以更驚人的!

 

ISO1600, 420mm, f/8.2, 45sec, 鏡頭 Kelda 420mm - 800mm, 相機 Canon EOS-M, 追星儀 Vixen Polarie Star Tracker 

IMG_6259.png

 

難得拍到比較像樣的照片, 放上 Instagram 來炫耀一下, 這是一定要的啦!  ^___^ v

 

xxx

arrow
arrow

    ohiyooo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